中国邮轮业正经历一轮高速增长。2025 年,预计将有约 3770 万人次选择邮轮出行,客流规模已逼近疫情前水平。2024 年全年国内邮轮客运量突破 220 万人次,显示出强劲的恢复势头。与此同时,全球邮轮需求持续上升,行业总收入已超过 1680 亿美元,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外部需求的有力支撑。
政策红利是推动增长的关键。自 2023 年起,交通运输部、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《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到 2035 年中国邮轮客运量将突破 1400 万人次,力争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邮轮市场之一。各地政府随后陆续出台配套措施,如上海《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3‑2025)》和青岛《促进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》,为行业复航、港口建设和税费减免提供制度保障。
产业链的本土化进程显著加速。国产大型邮轮“爱达·魔都号”已于 2024 年首航,标志着中国在大型邮轮制造领域实现突破,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交付第二艘国产邮轮。本土船厂的崛起不仅提升了供应能力,也降低了对进口船舶的依赖,为后续航线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。
港口布局正从“一枝独秀”向多点布局转变。上海仍是最大邮轮母港,但天津、厦门、深圳等北方和南方港口的客流量快速增长,天津国际邮轮母港 2025 年上半年已接待约 90 艘次邮轮,成为北方市场的核心枢纽。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更是聚集了爱达·魔都号、MSC 荣耀号、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等多艘国际与国产邮轮,形成了区域性合作与竞争的新格局。
消费需求呈现年轻化、深度化趋势。携程数据显示,2024 年暑期邮轮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 60%,其中首次出行的年轻游客比例显著提升。市场调研指出,消费者更倾向于主题邮轮、探险航线和定制化深度体验,推动产品向差异化、细分化方向演进。与此同时,复购率仍偏低,行业亟需通过服务创新提升客群黏性。
在快速增长的背后,行业正经历结构性重塑。业内报告将当前阶段定位为“高质量、高品位发展”的战略调整期,强调以“港、航、旅、造、教、供”六要素构建完整的邮轮经济生态体系。平台化建设、数字化运营以及供应链协同被视为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。这些举措旨在从单纯的“过路经济”向全产业链价值提升转型。
面对季节性波动和供需错配的挑战,企业正通过航线多元化和产品创新来平滑淡旺季差异。上海、深圳、天津等港口已推出短程近岸游、主题航线以及跨境免签邮轮产品,以吸引更广泛的客群并提升船舶利用率。同时,政府加大金融扶持和税费减免力度,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,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展望未来,研究机构预测 2025‑2030 年中国邮轮客运量将保持年均 10% 以上的增长,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00 万人次,成为全球第二大甚至领先的邮轮市场。在政策、技术、资本和消费四重驱动下,中国邮轮业正从快速恢复走向高质量重构,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( 作者: | 责任编辑:歌者 )
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邮箱:hezuo#cridao.cn 投稿:tougao#cridao.cn 不良信息举报:743409682#qq.com(将#换成@即可)
Copyright © 2016-2025 cridao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方视野网 版权所有
京ICP备05004402号-1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995号